|
|
台灣有很多寺廟,廟的兩旁柱子,都會題上一副對聯,香客從對聯的意義可以瞭解供奉什麼神?信奉什麼教? 大體來看,供奉相同的神或信仰一樣的教,所題的對聯內容都很一致。我每到一個寺廟,除了膜拜以外,最喜歡讀該廟所題的對聯,因為從這裡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國文字之美及字句對帳之巧。 我從東河國小調任信德國小,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太陽廟膜拜,請求神明保佑我辦學順利,校運昌榮。當我點香膜拜後,習慣性朗讀柱旁的左右對聯,這時我啞口了,自認書讀得不少,但對聯上有好幾個字,我從來沒見過,字典上也找不到。 我感到十分訝異,莫非在這兒出現第二個倉頡,自己會創字,於是我追根究底下去,終於找到題對聯的原創者——林清治先生,也就是該寺廟的主任委員。他跟我說,太陽宮從日據時代就存在,當時設備及建築都非常簡陋克難,經過幾次翻修加建才有現在的規模。在民國八十年加蓋「拜庭」完工後,林清治發現美中不足的是缺少足以代表太陽宏偉的對聯,他參考很多寺廟的對聯,都不符合這座廟的教意。
巧的是在這山窮水盡的時候,遇到頭份鎮公所以前管理寺廟很投入的鄧先生,他很誇讚太陽宮的經營理念。忽然間,他想起小時候,曾經在四川省或湖南省的小廟,看過一副對聯:左聯為「日昍晶
林清治覺得這副對聯頗能符合供奉自然神的意義,為求慎重起見,他在參加全省宗教研究會時,請教過好幾位專家學者和教授,都沒有獲得肯定的解答,也透過本縣史學研究博士陳運棟國代幫忙,他很忙,介紹竹南高中國文老師詹滿福博士,他蠻熱心,對遣詞造字很有研究,他從香港字典查到中國大陸十萬字字典,這部字典專門研究稀奇古怪的字,終於查到了,「昍」音同宣,「 難怪林清治先生信誓旦旦的說,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,這副對聯僅此一家,別的寺廟找不到,他說有機會到大陸去尋根探源,再深入去瞭解對聯的意涵。
( 作者:信德國小校長陳招池) |